7月 28, 2021

后疫情时代投资者的待办事项清单

作者 CCIOSG admin

疫情已进入收尾阶段,反观从疫情爆发以来的社会和政治变化,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,应该进一步看清了我们生存环境的一些特点。

加拿大是个因不同而强大的国家。加拿大人主动打疫苗的积极性是奥运冠军,这反映出加拿大人有非常强的社会共识。在涉及到共同利益的问题上,没有因为种族、意识形态或宗教原因产生分裂和对立。这种社会共识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。华人社区的某些公众号,在疫情期间,为博眼球而罔顾事实,对疫苗的副作用狂轰乱炸,好在其他族裔没有这么消极,激发了华人的参与感。社会共识,是最容易被忽略,但特别重要的一种力量。罗伯特席勒的《叙事经济学》讲的就是这个社会共识对经济的影响。加拿大人有87%认为房地产是一项好的长期投资,席勒的书中说,美国人只有43%的人认为房产是一项好的投资。社会共识使得房产成为了加拿大人的家庭财富支柱,而在没有这种社会共识的美国,房产在家庭财富中的作用则没有那么重要。众口铄金,说的就是社会共识现象。

通过疫情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加拿大是一个政治上偏左,经济上偏右的国家——劫富济贫做得很坚决,同时放任市场看不见的手自由调节在拼命发钱这件事儿上,加拿大也是世界冠军。执政的自由党行事风格与最左翼的NDP如出一辙,网民戏称,自由党在走NDP的路,让NDP无路可走。在经济重建方面,既没有大规模基建预算,也没有任何刺激计划,更没有急匆匆的干预,而是完全放任市场自由调节。老百姓嗷嗷抗议的房价飞涨问题,既不理会也不介入,国企CMHC唱衰房地产,并主动提高贷款审批标准,结果由于两家私营竞争对手拒不跟进而导致市场占有率损失惨重,联邦居然也无动于衷,一手指头都不帮忙,害的CMHC灰头土脸地收回了错误政策。

疫情使得加拿大在经济政策上夯实了两个趋势:1.坚持移民政策,扩大移民数量;2.跟随美国执行低利率政策在《传奇再续:特鲁多自传》中,咱们这位总理只有一次提到了他的经济纲领,而且只有惜字如金的一句话:“移民政策,就是经济政策。”我反复琢磨了这句话很久,认为他是对的,从加拿大的自然禀赋与人口状况来看,并没有比吸收大量新移民更好的经济政策了。美国在疫情爆发之后,瞬间进入QE模式,量化宽松政策执行到了无底线的程度,跟进最迅速的就是加拿大,目前依然以每周印钞20亿加元的速度,坚定地走在打压长期利率的大道上。从2000年开始发明并执行QE货币政策的日本,21年来央行隔夜利率一直低于1%,而且至今依然没有加息的盼头。按照加拿大和美国大尺度印钱的方式来看,低利率也将持续很长时间。

后疫情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,投资者将无法躺赢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哪些该做,哪些不该做呢?

01 如果知道会死在哪里,我就永远也不去那儿

最近的一次视频访谈里,我被问了一个裤腰带问题:要投资就得勒紧裤腰带,有没有不需要这么难受,又能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?疫情以来,加拿大人的储蓄存款猛增了2300亿,很多人用于加速偿还个人债务用掉了部分存款,但依然有高达1500亿的新增存款趴在极低利率的账户里,这些人都有上面说的裤腰带问题。人们迫切想把手里的闲钱投资到安全、不费力、有回报的资产中,于是,麦道夫的机会来了,我们在华人社区中看到了很多集资的广告“不用贷款,不用管理租客,你所不知道的地产投资”等等。查理芒格常说,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什么地方,我就永远不去那里。是的,要想获得优异的投资回报,首先不能被骗进入集资陷阱,因此我们应该给自己先做一个“不去哪儿”的清单。

第一点,没有不难受的投资。因为投资就是为了平衡一生的收入,把现在的收入余额都花了,当然爽,可退休以后就不爽了。人们常说的“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,及时行乐最容易,而推迟满足感却很难。行为经济学把一鸟二鸟问题称之为“双曲贴现”,既,把短期的贴现率看得很高,却低估了长期贴现率,其实长短期的贴现率是一样的。双曲贴现,准确地描述出即时的小的满足,是如何战胜延后的更大满足感的。现在不勒紧裤腰带,以后可能瘦得掉裤子,腰带就要扎得更紧才行。骗子们会利用双曲贴现的行为偏见,提供给无知的人快速致富的秘诀。因此第一个不能去的地方是快速致富的地方,和不需要勒紧裤腰带就能致富的地方。喜欢林子里二鸟的人,及其罕见,例如,巴菲特年轻时看到太太装修房子花了3万块,心痛的差点休克,因为他眼里现值的3万块,是50年后的3个亿,可他太太Susan却觉得装修的钱花得值得。如果你被快速致富骗过,别担心,你并不孤单,大多数人都喜欢即刻满足和短期小利。

第二点,不担风险就不能获益。乌龟在向前爬行的时候,必须把头伸出来,因为缩进去的时候就爬不了。可是,只要头伸出来就有风险。公认的无风险投资,现在都是负利率,例如,国债,定期存款GIC,利率不到1%,而通胀率3.6%。如果我们把头缩在国债和GIC里,不仅一步都动不了,而且比乌龟还惨,不仅无法前行,还会自然倒退。承诺保本,且收益率8%以上的投资,可以肯定是镰刀,不要去做韭菜。麦道夫在90年代骗钱的时候,定期存款利率7%,他承诺8%,保本,稳定,就有人上钩了。现在的定期存款利率1%,承诺给你4%稳定且保本的投资回报,真的可靠吗?第二个不能去的地方,是回报率超过4%、有稳定收益,且保本的投资。无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只有不到1%,任何超过1%收益率的投资都有风险。

第三点,管好自己的事,国家大事少管,更不要陷入意识形态之争。加拿大有可能很快进行大选,天灾快结束了,人祸就要开幕了。自由党和保守党已经开始相互攻讦了,互黑的焦点在于怎么平衡预算。自由党从来就没打算平衡预算,而保守党没有平衡预算的办法。即将到来的大选,怎么收税会成为焦点,毕竟疫情造成的透支总得有个说法。自由党有个重要人物,卡尼,他在次贷危机中作为加拿大央行行长,表现抢眼,他既有加拿大国籍也有英国国籍,于是被英国请去做了英国央行行长,今年从英国卸任回到了加拿大。卡尼已经宣布自己不参加大选,全力推进碳税。环保这件事,一直没有硬科学的支持,虽然戈尔因环保贡献过得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,但2009年却爆发了科学家伪造数据的“气候门”事件,让碳排放造成气候变化的问题成为了一个谜团。捷克民选总统也是著名学者,瓦茨拉夫·克劳斯,曾写了一部振聋发聩的著作《环保的暴力》,猛烈抨击西方借环保之名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,掠夺当代人有限资源,去处理实际上不是问题的问题。在环保和收碳税这个诡异的问题上,由于是老大拜登牵头,自由党就越发兴奋,势把碳税进行到底了,信誓旦旦地下死令,在2035年,即14年后,实现加拿大100%消灭燃油车,所有人必须驾驶全电动车,今天,加拿大只有5%的人驾驶全电动汽车,14年后怎么实现目标,不得而知。保守党被贴上了不环保,政治不正确的标签,一时半会儿甩不掉了。保守党的疑问,其实也是我的疑问:少透支点儿未来,不就可以少收一点儿当代人的税了吗?真的需要巧立名目收个碳税吗?这个问题我想到这儿就结束,再也不想了,因为继续想,就成了意识形态的俘虏。芒格告诫我们,有强烈意识形态的人,脑子就像是颗卷心菜,越卷越紧。第三个不能去的地方,就是与人发生意识形态纠纷的地方,除非你想把自己的脑袋变成卷心菜。“经济学第一定律是稀缺性,而政治学的第一定律是忽视经济学的第一定律”,如果把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放在一起讨论,永远都没有结果。

第四点,投资的基本功是识别圈钱还是投资。我在朋友圈里推荐和转发了一篇文章《每10个海归就有1个去做了金融业,但这碗饭容易吃吗?》这篇文章通过介绍金融从业者的生态,解释了一个很朴素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情况:金融从业者的初级职员都是被安排从事揽储,推销投资产品等工作,其实就是为本机构圈钱。钱被集中起来之后,会被更高级别的人拿去做资本配置。简单直白地说,普通投资者,金融机构的客户,面对的大多是这家机构负责圈钱的推销员,沙里淘金,很难找到能帮到客户平衡一生收入的专家。野路子,就更别提了,美国来个大佬,自称下有几千套房儿,头上顶着一堆光环到加拿大来扶贫,带领你共同致富。呵呵,一样,也是来圈你钱的。芒格讲过一个故事,他走进渔具店发现有绿色和紫色的鱼钩,于是问老板,“这些颜色的鱼钩能钓到鱼吗?”老板不耐烦地回答“这些钩又不是卖给鱼的。”。当你买了这些花花绿绿的鱼钩,你已经进了鱼店老板的鱼篓,而你的鱼还在水里游呢。《客户的游艇在哪里》是60年的作品,至今畅销,巴菲特推荐这本书给大众去了解资管行业的本质。资管行业就是卖渔具的。地产投资在加拿大特别火,在加拿大圈钱有个标志——“你不懂,也没参与过的新型地产投资”,看见这样的广告请绕道走,只要不用贷款,不用管理租客的,都不是地产投资,包括楼花还没交割之前,都属于集资。某开发商在过去10年,开盘预售了600多个单元,实际建成140多个,买了其余400多个单元的人,就像拉老虎机时的感觉一样“哇,差一点就赢钱了。”,于是决定再投个币,再拉一下。第四个不能去的地方是,自己没有深入学习过,财富方舟由别人做主的各种投资。如果你不配当船长,就干脆不要上船。因为如果你不花时间学习和实践,就没有能力识别出,是被别人圈了钱还是在为平衡一生的收入做投资。

02 后疫情时代投资者的TODO LIST

后疫情时代,投资者为了平衡一生的收入,需要做什么呢?在同一个访谈里我被问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老鼠问题。“如果一个人总是周而复始的赚钱,花钱,再赚钱,再花钱,不就成了西西弗斯不断地把石头推上山,再滚下来,再推上去了吗?有人说有办法跳出老鼠赛跑的圈子,直奔财富自由,这种说法靠谱吗?”我记得当时是这么回答的:如果是收入都用于消费则一直都是老鼠赛跑,收入用于投资,并把家庭净资产累积到500万以上,才能脱离老鼠赛跑的圈子,否则都是换笼子继续当老鼠,永远也无法变成猫。

后疫情时代的待办清单中的第一项是,用最快的速度累积500万净资产,因此必须集中投资,而不是分散投资,不是平衡投资,要专注,要集中,把净资产高高地累积起来再去平衡和分散。先做平衡和分散,会降低财富累积的速度。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投资领域,全力集中投资,才能把同龄人甩在后面,顾头顾尾、平衡来平衡去,一辈子就过完了。有人在我的视频下面留言说了一大推平衡投资的废话。这些话,你怎么不说给巴菲特和索罗斯,让他们也平衡平衡,买点比特币,买点房地产。分散投资,没有任何科学依据,金融产品销售员的说辞而已。90%的资产都是房地产,支票账户里留10万现金,夫妻互保100万人寿保险,100万以房权作抵押的可用信用额度,流动性够不够?安全性够不够?为啥非得买股票?财商群的一位群友说的好,“我才不在乎资产有多集中呢,能迅速累积起来才是我想要的。”

金融邮报Financial Post的油管频道上有一段视频‘People are being paid to borrow money’,虽然只有12分钟,但信息质量一流。记者问,投资者如何从低利率中获益,嘉宾David Kaufman认为“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付钱给借钱的人”。他认为只有能借到低利率的投资者才能获益,借高利贷的人不能;降息比加息快,加息比降息艰难很多,利率可以在几天内降下来,要升上去需要几年;通胀可以比利率涨得快、涨得幅度大;影响通胀的指标CPI中,权重最大的两项是租金和食品价格,持有用于出租的房产和生产食品的农场等实物资产,将从通胀中获益,租金上涨和食物价格上涨,反过来会推动房产和农场的价格上涨;投资固定收益的债券,是借钱给别人,自己是lender,因此买债券不是现在的选项…”David 的评论还有对股市的看法,大家自己找来看吧。总之,低利率高通胀的环境,有利于借款投资,用1.5%的利率把钱借到,购买房产,未来30年里,用租金和贬值了的货币去偿还债务,可以迅速积累家庭财富。比拼借款力的年代到了。待办清单中的第二项是,提高借款力。

在那个视频访谈中我还被问到了一个问题,“如何控制债务杠杆,一贷、二贷、三贷和私贷的比例多少为宜。”我的回答是,二贷、三贷和私贷的比例为0是最宜水平。以前我在公众号文章中提到过私贷,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,但要马上归还。例如,自住房A有30万贷款余额,客户想一次性还清,从而释放借款力,那么可以把一套投资房C做抵押借私贷把A的余额进一步降低,然后加按投资房B,用于还清A的余额,释放出借款力之后,加按C房,用银行的贷款偿还私贷。这个过程需要2个月。过度使用杠杆是非常危险的,香港房产投资者写过一本书《逢三退一》,作者的投资心经就是,当所有银行对他的一贷申请说NO的时候,他不是冒进去搞二贷和三贷,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债务情况,做到进退不失据。芒格说,他和巴菲特从不试图跨越7尺高的跨栏,以免伤到胯,而是寻找1尺高的跨栏反复跨。冯唐也说过类似的经验,当需要付出250%努力才能完成一件事时,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当那个250了。很多人都想把自己手里的现金变成房子,但银行那里有杆秤,称称申请人的收入能否负担得起债务。收入不高,隐藏收入,长期领取政府福利,长期全家人领取保险金等收入不足的申请人,会被挡在房贷大门之外。房贷利率是利率最低的最优债务,同时,房产又是投资回报确定性最高的资产,房贷和房产领很多人垂涎三尺,铤而走险借二贷、三贷,以及私贷的人,多出于嫉妒心理而把风险抛在了脑后。待办清单中的第三项是,戒绝嫉妒心理,努力工作,诚实报税,优化家庭债务,不要过度负债。嫉妒是在天主教中被列为七宗罪之一,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一种人性。芒格嘲笑现代心理学时经常提到,有三分之一的人天生是嫉妒型人格,但心理学教科书里从不探讨这个话题。不要嫉妒比你资产多的人,他们做了你不敢做的事,他们推迟了更多满足感和及时享乐,即使披上社会正义的外衣,人们也能一眼看出“买这么多房子,推高了房价,害得千禧一代人买不起房”这句话,出自嫉妒者之口。社会正义,是嫉妒者的皇帝新装,只有穿着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光着。更不要嫉妒长期领福利,长期全家领保险金的人,银行那里有杆秤,那秤砣是纳税额。

结语

我把中产家庭定义为,家庭基本开支占收入的1/3以下的家庭。帮助中产家庭提高借款力,把更多房产写在诚实报税,努力工作的家庭名下,是我的天职。低利率是这个时代的礼物,没有借款能力就暴殄天物了。讲英语的民主国家,执行积极移民政策的,只剩加拿大了,移民政策保证了源源不断的房产买家。低利率环境下,房价只有快牛和慢牛两个行情,没必要矫情地找价值洼地,早一天把现金变成房子,是第一要务。我深信,房产财富是加拿大华人中产家庭的应许之地,条件很简单:努力工作,诚实报税,学会管理个人债务。

转自王红雨